2024年末和2025年初,美国加密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ETF浪潮。继现货比特币ETF成功上市并吸引上千亿美元流入后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正准备审查超过70只拟上市的加密货币ETF。这一数字,不仅打破以往纪录,也预示着一场关于加密金融合规化、制度化的全面竞赛正在展开。
据彭博社资深ETF分析师Eric Balchunas在4月21日的社交媒体X平台上披露,这些ETF涵盖的资产种类远超以往,从主流山寨币如Solana、XRP和莱特币,到狗狗币、企鹅币乃至与梅拉尼娅·特朗普相关的模因币均在列。Balchunas调侃道:“这就像一支新晋乐队把歌放上Spotify。没人保证一定会有人听,但至少能让所有人有机会听到。”
加密ETF的浪潮为何而起?
在过去十年间,加密货币逐步从边缘资产走向主流,机构投资者从观望到积极入场,比特币和以太坊的资产地位日渐稳固。而ETF的出现,为机构资金提供了一个既合规又便捷的入场通道。
Coinbase 与 EY-Parthenon 在3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,超过80%的机构受访者计划在2025年增加对加密资产的配置。这一趋势清晰地指向:市场在等待监管突破的临门一脚,而ETF,正是合规化的最前沿表现。
现货比特币ETF自今年初上市以来,已吸引逾1000亿美元净资产流入,推动比特币数次刷新历史新高。而随着以太坊ETF的期权交易在4月获批,整个加密ETF生态的想象空间被彻底打开。
山寨币ETF领衔,新老币种齐上阵
SEC审查名单中的加密ETF类型呈现出一种“全覆盖”式布局:
主流山寨币ETF:如Solana、XRP、LTC,这些市值较大、流动性充足的资产成为申请方的首选。
模因币ETF:狗狗币、SHIB以及一些近期火热的社区币,如Melania Coin,也跃跃欲试。
衍生品ETF:包括期权结构性产品、双向杠杆ETF等衍生策略设计产品开始频繁出现。
这其中,Solana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。4月21日,ARK Invest在其现有两只ETF中正式加入Solana敞口,标志着该资产首次以ETF形式对美国投资者开放。ARK在声明中指出:“Solana网络的技术发展与链上应用生态值得长期关注,我们认为它已具备机构投资价值。”
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Solana或成为继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后,第三个在美获批上市现货ETF的区块链资产。
ETF≠成功:合规是通行证, adoption 才是胜负手
尽管ETF作为产品形态具备极大便利性和合规优势,但它的成功不止于“获批”,更在于“被用”。
Sygnum 银行研究主管 Katalin Tischhauser 曾对Cointelegraph表示,未来山寨币ETF的累计流入规模或许仅为数亿至十亿美元,远低于比特币ETF的净流入。她强调:“除了资产本身,流动性、机构参与度、托管能力以及期权交易配套都会影响ETF的市场接受度。”
事实上,当前多数加密ETF申请集中于现货结构,而未来期权及其他衍生品构建的“策略型ETF”可能是机构真正感兴趣的方向。
结构化产品或成增长爆点
Bitwise Invest 阿尔法策略主管 Jeff Park 此前曾表示,ETF产品未来的增长将在“策略化”方向爆发。“现货ETF只是开始,真正释放机构配置潜力的是围绕比特币、以太坊等核心资产构建的期权、对冲、波动率控制策略。”
例如,通过看涨/看跌期权构建的“保护性看跌”策略,可为传统对冲基金提供更复杂的进出场机制;而反向ETF、杠杆ETF更利于日内交易者和市场做市商参与流动性建设。
目前,美国ETF监管仍未允许质押类ETF的发行,这使得许多以太坊及山寨币ETF未能体现其“原生收益”。不过,市场预期这种限制可能在未来数月内放宽。
“加密ETF的民主化”还是“高风险的包装化”?
面对如此庞大的ETF审查名单,不乏分析人士提出警告:部分ETF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加密市场正在走向成熟,反而可能造成投机情绪集中释放。
ETF产品的包装能力,意味着几乎任何币种都能获得一个“合法”外壳。这对于那些尚未完成生态验证、开发进展缓慢的资产而言,极可能成为一场短期的流动性套利工具。
对此,彭博ETF团队表示,SEC的实质审查仍将对流动性、波动率、托管安全性以及市场深度做出评估,确保不会让ETF变成另一个“骗局加速器”。
结语:加密ETF之争的真正焦点
本质上,加密ETF并不是一种新产品,而是旧机制对新资产的一次大规模适配。
当比特币ETF打开制度闸门后,山寨币是否具备真正的合规与金融价值,是接下来市场亟待验证的焦点。ETF能带来资金流动、市场透明度和合规路径,但若缺乏真实用户需求与应用支撑,ETF也可能沦为短期炒作的温床。
2024年,无疑是“加密ETF大年”。而在这70多只等待审批的基金背后,真正值得关注的,不是谁最先获得批准,而是谁真正抓住了这场合规化浪潮中的用户心智。